执笔作文网

小学学校日记

发表时间:2023-04-21

小学学校日记(系列7篇)。

周记是一种通过文字记录自己一周内想法的方式,许多孩子都会将一些事情写进周记。常见的周记书写格式有哪些?经过认真挑选执笔作文网的编辑为您精心制作了“小学学校日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小学学校日记 篇1

今天,我的手受了伤,就在这一次,我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

一、老师让吹笛子的同学下楼表演,我下去了,可我因为手受了伤,不能下楼去吹笛子了。这是一次多么好的机会呀,可我,却没有抓住这次机会。老师看到我有伤,于是说:“王世帆,你手上有伤,让孙新怡先替你吧!”我一听只得答应了。我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不这么想的。哎,真是的!(我真惨呀!)

二、体育课也上不成。“叮铃铃……”我期盼的体育课终于来了。老师让我们来比赛,可我一用劲手就会疼,所以,到最后我还是没上成,只是帮被人计算跑步时间。(残疾人的麻烦多呀!)

三、老师让我们练习写字,我两个手都用不上劲,所以我写字的速度是“龟速”,我的手疼的让我真想来一阵“鬼哭狼嚎”呀。慢慢地,三十分钟过去了,我却只写了二十多个字。老师让写到第九页,而我却连第七页也没写完。这让我十分气愤。(哎,残疾人做事也太困难了。)

从此,我要多注意自己,不要让这种事情再发生了。残疾人的感觉太难受了。

小学学校日记 篇2

12月16日星期五晴

打架

今天我同桌和第四组的一个男生,也是一个比较差的男生打了起来。我同桌是女生当然打不过他啦。他样为什么要打呢?是因为那个男生老踢我们组的桌子,被我同桌看到了。她上前问他:“你踢我们组桌子干嘛?”那个男生没什么品质,就和她打了起来。打着打着,忽然那个男生扯住她的衣服死也不放转起圈来。我的同桌呢,突然使出她的大必杀技——大哭起来,哗啦一下子,眼泪直往下淌。这一段是我后来听我的同桌讲的。

当我到教室时,刚刚坐下来就听到有人在哭,我以为我的同桌出去玩了呢,我就准备写作业。后来才发现是我的同桌在哭。我走上前问那个男生:“你好好打人干嘛?”他说:“她让我回组的,我凭什么听她的?”我说:“你老围着我们组转干嘛?”他说:“我踢你们组桌子不行啊?”我说:“你脚痒啊?!”然后我们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上课铃响了,要不是上课了,我就要冲上去跟他厮杀起来了!他对我同桌这个样子,是因为我同桌是个女同学,斗不过他,我才不怕他呢。我以前跟我们组的马同学厮杀过的,我扯着他转啊,转啊,把他挤到了墙角,然后对着他吡牙咧嘴,就把他吓得屁滚尿流了!

小学学校日记 篇3

一个农民的日记读后感   蓟州孟凡生作于11月14日   日前看到一位网友的《农民日记》读后感,提到陕西省农民侯永禄(1931年生人,1940年开始写日记)写了60年的日记,记载了农村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本人非常高兴,赶紧从网上找到《农民日记》,打开阅读。对我这种年龄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来说,对此书感到非常亲切。本人虽然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但是对过去的事情,只凭大脑回忆,总是与实际有差距的。而且对幼年、少年(即1965年以前)的事,当时了解的就不多。俗话说“纸笔千年会说话”,侯永禄的日记则是准确的记载了当时的情况,比我们只凭脑子回忆,或口头相传要客观多了。   不过日记毕竟是一种简单的记事手段,不是理论文章,对日记中记载的事情,不可能有过多的分析和解释。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看了,勾起回忆,可以正确理解,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当时的全面情况了。比如我们从侯永禄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从生产队里分粮食的数字,有时全年人均分的很少。为什麽少,从日记中看不出来。根据我的记忆,又询问老年人得知,1961年和1962年,人称“低指标”时,我们村的口粮是人均每天八大两,每月24斤,每年288斤(解放初期的老秤是十六两一斤,俗称小两。后来改新秤十两一斤,俗称大两。有句老话形容两个人不相上下,就说他们是“半斤对八两”,就是指老秤中的小两,半斤与八两一样)。当时社员们有句顺口溜“一天八大两,出工地里躺”,意思是干一会活就饿了,大家就在地里休息。1963年后人均每天一斤粮食。当时的计划经济是统购统销。农村有余粮、自足、缺粮之区别。有一些城镇所在地的村人多地少,有些山区也是人多果树多耕地少,这些地方都算缺粮村,定量是人均每年360斤原粮(指∑さ穆笞印⒂衩住⒏吡还茸拥龋。扣除从生产队里分的部分,不足360斤的部分由国家粮库供应,给每一户都发购粮证,按月购买。那些土地比缺粮村的'土地要多一些,或土地的质量好,粮食产量高的村,扣除种子、饲料、生产队的储备粮(队里要根据余粮的多少,按比例存些粮食,以备灾荒或对本队的个别断粮户救济用,不能轻易动用,而且逐年更新,数字要上报)外,人均口粮能达到330斤到370斤之间的就算自足村,除农业税外,不交征购粮,国家也不给补发粮证。那些人少地多的村算余粮村,人均口粮380斤到420斤之间(交的余粮越多社员的口粮越多)。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自产粮食不够吃时,自足村或余粮村首先动用自己的储备粮,如果达不到330斤的,国家要发给救济粮,或者吃返销粮(庄稼是陆续收割的,打下的粮食先交国家的任务,后给社员分口粮。灾害较小开始按任务交了余粮,结果自己的口粮不够了,再返回来)。当时的人均口粮也不是按人头平均给的,吃食堂时是以人定量,大人和小孩,男女劳力,老人和壮劳力都有区别。食堂解散后,是人头无区别,人头与工分有不同的比例。规定缺粮村只能一九开,即人头占百分之九十,工分占百分之十。每人360斤中,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可分324斤。其余每人拿出36斤,全生产小队统一核算,按工分计算分配,劳动力多的户自然就分得多。余粮村最高可三七开,420斤中每人得294斤,其余的126斤汇集在一起,按工分分配。加上按人头分的部分,工分多的每人可达五六百斤,小孩多劳力少的也合三百多斤。根据余粮多少,有的二八开,有的一五八五开,有的二五七五开。总之,不论是余粮队还是缺粮队,每人每年都要有口粮三百五六十斤。   我们村是缺粮村,全年吃七八个月的粮证,八九月份国家供应的是大麦(不好吃的麦子)和粗粮,过了冬仨月,又吃粮证,多数是从东北调来的高粱,也有红薯干和玉米。我们家劳力多,当时人均每月40斤左右。那时蓟县属河北省管辖,这是当时河北省的政策,还是国家的政策,我不清楚。不过那时全国一盘棋,我想陕西省的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侯永禄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农民,他家从生产队分的粮食少,究竟是因为地处乡镇所在地人多地少的原因,还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因,日记中也未详细记载。不过我想如果人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国家会让他们吃救济粮或返销粮的。这还只是算从队里分的口粮。1961年初,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六十条规定,社员可以从集体耕地中提出一部分作为自留地,按人头分给社员,社员也可以在集体耕地之外开荒种地,这也可以补充社员的口粮。所以后来黑市上就有了高价粮的自由交易。1963年以前,我们这里的高价玉米每斤二元(那时中专毕业的小学教师每月工资三十四元五角,行政十五级的国家干部――县长每月工资120元)。1961年集体食堂解散后,黑市上出现粮食交易,说明当时有少数农民成了余粮户。1963年以后,黑市上的粮食逐步降价,后来达到几角钱一斤,说明有富余粮食的农户更多了。   有的网友可能会问,以上只能说你们蓟县在全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最低还能每天八大两(全年288斤),难道其他地方就没有每天吃三四两或五六两的吗?我说肯定有,不要说外地,当时听说蓟县就有这样的村。但这并不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而是村干部的问题。为什麽过去在评论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的饿死人现象时,有的中央首长都说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呢,原因就在这里。前面我说的最困难的时期,国家还能保证我们缺粮村农民每天八大两,是指国家的政策规定。但是国家的政策并不是每个基层干部都能执行得好的,这就是“人祸”。那时有些先进村红旗队,村干部是那种工作魄力大,处处争上游的人。为显示本村产量高,粮食产的多,工作成绩大,搞一部分样板田让上级领导和其他村干部参观,在汇报工作或介绍经验时夸大粮食的单产和总产。甚至也有的公社(乡政府)干部也为出成绩好升官而不顾百姓疾苦,夸大虚报本地的粮食产量,对上级报喜不报忧。而上级机关是按照下面报上去的数字作计划的,不会因你吹牛而少要余粮,你自己不承认有缺粮村,上级更不可能给你补发粮食供应证了。这就有可能使缺粮村变成虚假的“自足村”,自足村变成虚假的“余粮村”,真正的余粮村则可能因交的公粮过多,成为实际上的缺粮村。   在这种“胳膊折了袖里藏”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向上级反应或告状,国家也无法对真正的缺粮户给予补助,有的生产队每人每天口粮三四两或五六两也就是必然的了。而那时的社员都被固定在本村的土地上,很少能有大的交流,也不知道上级有每人每天最低八大两的国家保障的政策,就误认为每人每天三四两或五六两也是国家的政策,也就不会有人去向上级反应这种官僚主义造成的老百姓挨饿的事件了。当然,如果上级发现了这种情况是会解决的。侯永禄在1961年元月24日的日记中就记载了这个情况。1960年吃食堂时,该村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社员口粮指标人均每月15斤,三岁以下的小孩每月三斤。半年内全村死亡50人。这个情况被侯永禄的同学――省委宣传部干部雷永祥发现后,立即向部长汇报,部长找到县委书记、县长解决了问题。不但给该村三万二千八百一十二斤返销粮,还对隐瞒不报的公社干部给予处分。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历史事实。现在,不要说年轻人不清楚当时的全面情况,误认为每天三四两就是国家规定的“低指标”,就是有许多过来人也不一定知道当时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八大两。    为什麽当时会出现这种虚报浮夸的现象呢,既有干部的主观原因,也有当时的客观原因。客观上看,那时不少农村都程度不同的存在满产私分的现象。当时农村的管理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层机构对农村的土地、山林、企业等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生产队(俗称小队)是最基层,也是单独的核算单位,直接负责土地的耕种和粮食的初次分配。交公粮,提留种子、饲料、储备粮,分给社员口粮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由生产队长负责,可以说小队长是实权派。而生产队长又是从本队成年社员中一年一选的露水官,他们一般不想讨上级领导的好评,主要对本队的社员负责。有的队长为讨好社员,争取连选连任,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就长了偏心眼,就私分瞒产(当然,也有一些工作积极,认真,不搞满产私分的)。因为农村收割庄稼和打场晾晒都是陆续的,给社员分口粮也分多次进行。有的分十次,账上记八次,有的称一百斤,账上记五十斤,手段多样,保密性很强。这在农村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县级、乡级(公社)干部都知道有这种现象,但是究竟哪个队私分瞒报了多少,神仙也搞不清,也不容易追查和处理。那个年代报低了的也不一定都是实的,报高了的也不一定都是虚的,真实情况很难区分(当然,大跃进中的浮夸除外,那些数字一眼就看出假来)。于是就有了下面把产量报低了上面领导不相信,上级领导压着下级多报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是那些好大喜功的干部主动虚报,有些不想多报的村干部也只好被动地多报了。不过,归根到底,这种“人祸”还是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的。虽然在生产力低下,农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平均主义,对于组织大家克服困难共度难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病,也产生了一定的复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应该进行改变。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耕种,改变了粮食的统购统销制度,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    

小学学校日记 篇4

今天上午,我们正在考试,一会儿提奶员把奶提到了教室,我想我们考试呢,怎么去拿奶,一会儿,老师好像知道了我们的难题,秦老师说到:“我给你们当妈妈,发一次奶”。我听后,心里想,这是老师第一次给我们发奶呀,我喝着奶,写着试卷,老师是不是怕我们拿奶分心了呢?…………

一个个疑问从头脑中浮现出来。

我一口一口的喝着奶,但是秦老师却满头大汗的为同学们发奶,我想这是老师为我们好啊。如果不是秦老师给我们发奶,那我们思路就会被打断,思路被打断我们就考不好了。

秦老师平常在课堂上发脾气,是为了我们好啊,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才感受到秦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呀!

小学学校日记 篇5

学校里的一天-小学生日记300字

早晨,学生们还未来到学校,校园里很安静,金灿灿的阳光洒向校园,树叶在风中轻轻摆动,沙沙做响,小鸟在枝头上欢快的歌唱,好像欢迎同学们。

上午,同学们在上课,学校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有几个班级上体育课,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的同学在练习跳高和跳远。课间休息的时候,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在一起做着游戏。

中午吃完饭以后,有一段休息的时间,有的同学在教室里读书、画画,有的在校园里玩耍,还有的在树荫下聊天。

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陆陆续续离开学校,值日生在班里打扫卫生,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同学在活动。很快校园又会安静下来了,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小学学校日记 篇6

今天,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今天早上要举行开幕式。

我们吃完饭后,老师组织我们带上小凳,向操场“进发”。老师把我们带到操场上就坐,然后老师也拿了个凳子,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只听广播说:“汉中市实验小学,第12届运动会开幕式正式开始!”我和同学们都很激动,都站起来,可老师让我们坐了下来,我们都瞪大眼睛。只听广播响起了音乐,随着音乐,运动员进场了,先是从一年级开始,一年级的同学刚一上,我旁边的几个拿旗子就开始拼命地摇旗子。突然,我听到“咚咚咚”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鼓号队的同学,前面走着六个同学敲着大鼓,后面还有一行打镲的同学,在后面是一群背着小鼓的女生,然后就是吹小号的同学。。。鼓号队好气派呀,围着操场走了几圈,最后回到操场中央。我再看看进场的运动员,啊!快要到我们班了!下一个就是!我提醒了一下我身边的同学,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运动员身上。到我们班了,我心情很激动,我看着我们班进场,只见代表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气势昂扬的随着节奏整齐地走。随着音乐的结束,开幕式结束了。

啊,运动会开幕式真是气势磅礴呀!

小学学校日记 篇7

昨天,老师让我们班每人明天带鸡蛋、鸭蛋或鹅蛋到学校进行斗蛋比赛。听了这消息我很兴奋,因为之前只听过斗蛋,自己从未体验过。

放学一到家,我就拿出自己最快的速度,做完了作业。然后,跟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大鹅蛋。

第二天,我来到了教室,读了一会儿早读,斗蛋就要开始了。老师说:“鸡蛋跟鸡蛋碰,鸭蛋跟鸭蛋碰,鹅蛋跟鹅蛋碰。”说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我先找到了江谨月,我用力一碰,她的鹅蛋就坏了。她又用另一头碰我,她的鹅蛋彻底坏了。这时,听到老师说:“蛋没坏的同学到我这儿来。”我听见了,跑了过去。第二个跟我碰的是宋宸宇同学,我跟他的蛋一碰,我的蛋就坏了。我又拿另一头跟他碰,我万万没想到我的大鹅蛋“牺牲”了。只见宋宸宇过五关,斩六将,最后,遇到了张纯萱,张纯萱不费吹灰之力就吧宋宸宇的蛋打的粉身碎骨。

老师宣布:“张纯萱是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