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文网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0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上课前,老师必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案来随时分析自我的情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那么从哪来寻找优秀的教案呢?执笔作文网的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1】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题气氛相当活跃。在这篇课文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说话练习。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画一棵柳树杆,让孩子们来添加柳枝的游戏,通过对“硬梆梆的柳枝”和“柔软的柳枝”进行对比,感悟课文,孩子们学起来轻松有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放得太多,还没有及时地收回,所以课堂上稍显得乱了一些,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但是,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2】

《兰兰过桥》这一课文章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通过教学可以感觉到,整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在朗读感悟中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3】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设计和教学,有了不少收获。

本课的第一个亮点是猜词游戏。对于“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学生有的非常熟悉,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闻所未闻,为此我运用了猜词游戏,其一,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无论什么游戏内容,只要摊上“游戏”这两个字,学生总会精神一振,兴趣盎然;其二,在说词中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同时还要组织语言,不能出现所说词中的字,需要思维的快速运动,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再者其他同学要边听边猜,还要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补充,培养了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其三,游戏的奖励是观赏相应的图片,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各种器官,而且把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图片资料相联系,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相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本课的第二个亮点是学生的多样识字。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学生的识字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由识字和自主识字,只要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说一说,各种方法齐上阵,同一个字不同的角度,学得不亦乐乎,而且学得实在。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的感情朗读还不是很到位,时间关系,为了展示课的完整性还有一部份生字没有学习,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其实也不必太在乎课上完了没有,反正未的还能再继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4】

我在教学的《池塘边的叫声》一课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各种方式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不断积累语言,从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三、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评价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有朗读后的评价,表演后的评价,既有老师的评价,又有学生间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从小青蛙和小鱼身上学到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等好品质;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学会反思,看到他人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这一语文教育任务。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学习字词、朗读课文。制作的课件十分精美,实用性强,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重视了识字、写字、阅读等能力的培养,自主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又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5】

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现代的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人心,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的开放环境,大胆地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增加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努力使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而有创。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课内存疑入手,进行拓展性学习。在基本学完了《打碗碗花》一文,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给“打碗碗花”起这个名?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可能是人们为了让花儿开得好,开得盛,不希望人们去采它,有意想出这个名字。有的认为可能是因为它的样子像碗,人们想出这个名称。还有的认为可能这花有毒,人们伯小孩中毒,所以取这个名字吓孩子……我先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说“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打碗碗花到底是怎么一朵花呢?老师把这个疑问留给大家,等你查到后,让我们给它写个声明――证明它“不打碗”。从这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中果断地存疑,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将问题带到课外,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一点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种不断探求和深化知识的愿望。

二、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回答、讨论,乃至朗读、复述、写句子、仿写等,都是在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阅读与说话、写话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打碗碗花》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把阅读教学和说话、写话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地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习了第8自然段后请学生用(如释重负、安然无恙)等词联系课文的内容写句子。学生在经过自己准备和同学合作后,写出了好多句子,如:

(1)“打碗碗花,不打碗!”我小小的心(如释重负)。

(2)我的好奇心让我违背了外婆的警告。打碗碗花不打碗让我如释重负。

(3)打碗碗花安然无恙,消除了我的疑虑,我要自信不疑地向人们大声宣告:“打碗碗花,不打碗!”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又请同学在查资料的基础上帮打碗碗花写一份声明,以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教科版教材第四册第11课《快活的小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四册教材第七单元“与人合作”为主题中的课文。《快活的小河》这篇课文通过写一条快活的小河在泉水、瀑布的带动下,由软弱、怯懦变得坚强、勇敢的过程,说明了朋友间的相互鼓励可以使人增长力量,合作可以使人成长的道理。课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3、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难,从小做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4、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快活的小河》,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读,指名分自然段读的形式让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检查学生是否读的正确、通顺。其次,通过多次的朗读,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提出问题:通过读课文,你们认为小河一直都这么快活吗?引导:小河开始快乐吗?后来呢?最后呢?抓住“快活”两个字进行教学,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板书:快活――不快活――快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读描写小河快活的语句。一条小河,唱着歌,流呀流呀,多快活呀!通过朗读来体会小河的快活。

2、这么快活的小河,怎么又变得不快活了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能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读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提出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这条小河被轻轻地撞了一下,就疼得哭了起来,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然后小结:现在的小河是软弱的,娇气的,还不够坚强。其实在前进的道路上,哪能是一帆风顺的呢?这一路上一定会磕磕碰碰的,还不知会遇到多少困难呢?那么是谁帮助了它呢?

4、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大山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把你读懂的内容先和你的同桌说说。在读第二自然段时,我采用了讨论方式,让学生自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落实。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5、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读3-5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和朗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能力。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在大山的鼓励下,小河不哭了,还和不怕吃苦的泉水交上了朋友,它们会说什么呢?请同学认真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想一想,这时的小河又变得怎么样了?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小组练习,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6、课文第6-8自然段着重写了“小河又从瀑布身上学到了勇敢”这个问题。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河从泉水身上学会了坚强,乐观,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有比泉水更勇敢的呢?他是谁?(瀑布)那么小河从瀑布身上又学到了什么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播放录像,指导朗读,读出泉水的勇敢、坚强。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瀑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势如万马奔腾的录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勇敢、壮观。使学生不仅能读出声,而且读出情。让学生学会读文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7、小河在前进的路,又交到了一个更勇敢的朋友,(出示第7、8自然段),这两段的教学,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然后进行了情景训练:这时的小河变得更――(坚强,勇敢)。小河从快乐到不快活,又到快活,他的进步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在朋友的帮助下,它变得坚强,勇敢了。如果你就是这条小河,你想对大山、泉水、瀑布说点什么呢?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对小河由软弱、怯懦变得坚强、勇敢这一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以这一问题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8、小河、泉水、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奔向大海。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以达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这三个好朋友一起流向了大海,你们能插上想像的翅膀再想一想他们在流向大海的途中还会经过哪吗?他们会做些什么?

出示练习:他们流过田野――,给田野―――。他们流过――,给―――。

2、感悟主题,激励导行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主题,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小河学会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像小河一样敢于面对困难,和朋友们一起互相鼓励,战胜困难。最后出示课件: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让学生齐读,结束这节课。

四、说板书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再加上孩子们对小河情感变化主线的理解,我设计了递进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小河情感的变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篇7】

一、帮助学生进行日常的词汇积累,养成组织语言和记日记的习惯

充足的词汇量可以给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词汇就是一块块的砖头。而这些词汇只能靠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积累,是一个慢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词汇的积累。熟读并背诵部分课文是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写上一两句话可以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长日久,词汇量就慢慢上来了,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也有了。到了高年级,可以另外增加课外的词汇积累,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古诗词,还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在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将分享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另外,成语接龙的游戏也非常适合高年级来做。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成语接龙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竞争的氛围中比较快速地增加词汇的积累。记日记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练笔,而且也是一种积累素材的好方法。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每天选上一两件写下来,对自身的情绪是一种梳理,对成长是一种沉淀。

二、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因此,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如何将其记录下来呢?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给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故事,给他们一些启发,如以记我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给学生讲讲我们的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自己的第一次,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猜你喜欢

更多>